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26107条 . 查询时间(1.967 秒)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王琳教授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朱重钦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Growth of millimeter-sized 2D metal iodide crystals induced by ion-specific preference at water-air interfaces”的研究论文。我校硕士毕...
笼目(kagome)结构磁性材料具有独特的准二维晶体结构、可调控的拓扑能带结构和磁结构,从而表现出大的反常输运行为、磁斯格明子、手性反常等诸多新奇的物理特性。其中,笼目六角反铁磁Mn3X(Ga、Ge、Sn)合金具有拓扑能带结构,可以表现出大的磁电响应效应。同时,兼具反铁磁无杂散场、本征频率高等特性,是新型反铁磁自旋电子学器件理想的候选材料。近年来,Mn3Sn和Mn3Ge在实验上已经相继被证实其具有...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神经形态类脑视觉硬件作为具有光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器件,是构建类脑视觉感知和实现超低功耗类脑存算的核心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及智慧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传统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通过将传感单元、...
赖展军,男,1979年1月生,专任教师,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教师。
张亚超,副教授,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学),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控制科学与工程。
刘筠筠,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党员,信息工程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将围绕国家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关于量子调控和固态量子计算的战略目标,为未来的信息科学技术寻找新的突破点,推动新量子物态、新信息载体、新调控方法和传播机制的创新。
自旋电子器件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存储和逻辑器件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自旋电子学的核心是磁性比特的电流翻转。然而,经过二十年的科学探索,人们仍然无法定量甚至定性地理解面内电流翻转垂直磁矩的物理现象。例如,自旋器件的翻转电流大小及其对称性无法通过磁单畴旋转或磁畴壁解钉扎等现有理论模型解释,面内磁场通常导致无法理解的垂直磁矩翻转等。为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朱礼军研究员团队在Advanced Mate...
为顺应国家及成渝双城经济圈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要求,成都工业学院于2022年特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具备集成电路基础设计能力为目标,掌握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技能,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子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等相关系统知识,从事集成电路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是2016年获批招生的本科专业,2020年获得学士学位授权,该专业为适应国家和四川省新型电子材料、新能源器件等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以新型锂电、光电材料制备、测试以及新能源电池管理为主要特色,同时具备一定电路设计与单片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我校与通威太阳能、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校企共建专业。
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源自1937年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电机科,其前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专业。本专业2013年获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6年成为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四川省普通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2020年学校首批试点招生国际学生专业、韩国亚洲大学IT学院“2+2”联合培养模式招生专业。
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是2003年在国内首批设立的微电子技术专业,2012年获批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7年入选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示范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与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和...
近日,南京大学张荣院士、王学锋教授课题组与宋凤麒教授等多个课题组合作在半导体非互易输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强自旋轨道耦合的钽酸钾KTaO3 (111)界面,通过紫外光激发的载流子转移过程显著地调控了界面二维电子气的非互易电荷输运行为;非互易输运系数获得了三个数量级的巨大提升,达到了105 A-1 T-1。该工作不仅提供了一条利用光学手段调控非中心对称体系非互易输运的可行路径,而且为发展新型光控...
1μm波长的窄线宽激光在原子量子、引力探测和光钟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梁伟团队和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取得1μm窄线宽外腔半导体激光研究进展。本研究中,通过使用中空的高品质因子FP光腔和自注入锁定技术,实现了紧凑的1μm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其洛伦兹线宽约41Hz,和稳频光梳拍频线宽为510.3Hz,1s频率稳定性达到10^-11,同时可通过PZT实现快速的数百MHz的频率调制。
李亚平(1970-),女,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