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肥料学 农业相关记录758条 . 查询时间(1.064 秒)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秸秆还田的防止覆膜土壤肥力衰退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春季整地施肥,种植固氮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并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秋收后,将农作物秸秆分段,使秸秆根部与身部分离,身部分成小段,根部粉碎备用;将秸秆根碎加入活性液中,混合搅拌后,静置干燥,制得固氮肥;将固氮肥、无机肥和秸秆身部分别配合施入覆膜土壤中,并进行翻地整平,即可完成土壤的固肥工作;通过秸秆...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控草莓风味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肥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尿素10~20份、磷酸二氢钾80~100份、钼酸铵50~80份、氯化钾15~20份、海藻酸钾5~10份、硫酸亚铁5~10份、硫酸镁5~10份、硫酸铜5~10份、硫酸锌5~10份、N,N?二甲基琥珀酰肼酸5~10份、壳聚糖30~40份。采用本发明的肥料能改变草莓风味,提高草莓产量。
人口增长、高强度农业生产和全球气候对有机碳的影响复杂,农业土壤有机碳的恢复和提升困难重重。近十年来,团队系统研发推广的珍稀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模式(图1),在区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帮扶的典型案例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然而该模式的固碳效应还知之甚少。基于此,团队启动食用菌生态栽培模式下的微生物固碳研究,首先对涵盖三大洲的873个观测数据进行荟萃分...
土壤保育与修复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15项,西安市科技局项目6项、企业联合开发项目8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陕西省专利奖2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专利10多件,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技术规程5件;研发微生物菌肥、有机肥料等10余种。土壤修复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的应用,为改良土壤,解决环境污染,推进农产品增产、增效、增收、安全和现代化农业可持续...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土壤保育修复研究中心研究方向:①农业土壤资源及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估。②土壤保育与修复的基础研究。③生物肥料的创制与应用研究。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带领下,25名来自马拉维共和国的农业官员、专家、技术员到广州参加化肥生产与使用管理研修活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徐培智、唐拴虎、黄继川等专家受邀为研修班成员授课。
为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需求,2023年7月26日至7月30日,我校绿色农业工程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迟晓君、江丽华带队研究院科研骨干一行4人前往安徽合肥,参加了全国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协作网2024年度学术大会。
佀国涵,男,1981年9月出生,河南濮阳人,2008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2017年12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刘威,男,1984年11月出生,湖北荆门人,2015年12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人选。
张志毅,男,1988年5月出生,河北邢台人,2016年12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人选。
乔艳,女,1967年8月出生,湖北兴山人,1986年7月毕业于宜昌地区农业学校,2003年12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炭土壤改良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生物炭15-20份、农作物秸秆30-50份、畜禽养殖粪便20-30份、花叶蔓长春10-15份、发酵菌剂1-2份;其中,生物炭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植物秸秆20-30份、芦花5-10份、泥炭藓5-10份。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炭土壤改良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出的生物炭土壤改良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棕壤中有机碳及氮、磷、钾等营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调理用生物炭基肥料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涉及炭基肥料制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长时间的通热风干会造成干燥成块难以粉碎的问题。一种土壤调理用生物炭基肥料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炭化炉,所述炭化炉下端连接设置有搅拌箱,所述炭化炉包括炉外筒,所述炉外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层,所述内置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和内置层上端的两侧贯穿有上出料口,所述加热层内侧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网板。本发明...
2024年5月12日-16日,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会党委、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暨第十七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百余家单位共五百余人参加,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研人员刘桂华、王丽、蒋亚参加此次会议。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调节型棉花专用叶面肥。其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得:复硝酚钠3-5份、氮源100-150份、钾源50-75份。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营养调节型棉花专用叶面肥,棉花长势良好,增产效果显著,且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