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铜相关记录224条 . 查询时间(0.251 秒)
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光化学烟雾、灰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前体污染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方法是NOx控制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以铜基菱沸石分子筛(Cu-SSZ-13)为代表的铜(Cu)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因优异的NH3-SCR性能和水热稳定性等特点,已商业化应用于机动车尾气NOx的净化处理。二聚Cu物种是该催化剂体系低温NH3-SCR反应的主要活性位点,而活性Cu物种在分子筛中的笼间...
202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罗爽课题组通过铜/手性磷酸催化的烯基异腈分子内还原(1+2)环加成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了多种含有N-H的2-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相关研究以“Copper/Chiral Phosphoric-Aci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Reductive Isocyanide-Alkene (1 + 2) C...
双金属协同催化是开发高效、新颖的有机反应的有力策略,可以实现一些挑战性的,尤其是单一金属催化剂很难实现的化学反应。另外,阐明两种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演变过程和其催化作用是双金属协同催化研究中重要且颇具挑战性的目标之一。
本发明研发了一类能够在0-160℃,0.1-6MPa催化CO2与环氧烷烃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环状碳酸酯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催化剂为金属铬、锌、铜络合的共轭微孔高分子聚合物CMP,其中:CMP-1为一类金属铬络合的高分子聚合物,CMP-2是一类金属锌络合的高分子聚合物,CMP-3是一类金属铜络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用以上不同金属络合的高分子催化剂催化CO2与环氧烷烃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得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二氧化钛包覆纳米铜的制备方法,是在纳米铜颗粒上包覆二氧化钛,形成具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原位水解的原理,包括作为核物质的纳米铜颗粒与钛源的混合,再利用钛源的易水解性在纳米铜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壳结构。该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操作方法简便,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等特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具有光催化性能,分别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对2,4-二氯酚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形貌铜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将铜盐化合物硫酸铜、二水合氯化铜或硝酸铜中的一种,还原剂为L-抗坏血酸,通过不同浓度的L-抗坏血酸溶液逐滴滴加到铜盐化合物水溶液中,控制温度,持续搅拌得到具有不同形貌的铜纳米颗粒,通过改变体系中加入的L-抗坏血酸的浓度实现对铜纳米颗粒形貌的控制。该制备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操作方法简便,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等特点,可以定向控制铜纳米颗粒的形貌,得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高密度氧空位的光催化剂钛酸铜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该方法利用一步熔盐法,在合成中通过改变熔盐成分进行形貌和氧空位含量的调控,由金属氧化物为原料,经原料的研磨、煅烧形成高纯度光催化剂、产品煅烧后洗涤处理步骤完成。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操作简单、熔盐成分可调、条件温和、工艺简易等特点。通过该制备方法获得的钛酸铜钙光催化材料产率高、分布均匀、不引入其它杂元素,氧缺陷的引入可有效的抑...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钙钛矿型光催化剂钛酸铜钙对抗生素的降解方法,该方法以常用的抗生素—四环素为污染物探针分子,在不同形貌的双钙钛矿型光催化剂钛酸铜钙CaCu3Ti4O12化合物(立方,多面体,纳米棒和八面体)的存在下,通过氙灯照射对其进行降解。降解结果表明,在50min内,其光催化降解的效率可达99%以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及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该类抗生素最终降解为无机盐CO2和H2O。依本发明制备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色TiO2包覆金属铜的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是纳米金属铜粒子的制备,包括氧化铜‑氧化铝复合物的合成、氧化铝的去除和纳米氧化铜的还原;其次,在惰性或氢气氛保护下,钛源在金属铜纳米粒子表面水解沉积, 经干燥和真空焙烧得黑色二氧化钛包覆金属铜的纳米催化剂。该方法具有无需表面活性剂即得纳米金属铜粒子、制备成本低的特点。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可...
相比基于单电子转移反应的拓扑嵌入型正极,基于多电子转移反应的转换型金属氟化物正极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且兼具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氟化物正极的发展过程中,氟化铁(FeF3)和氟化铜(CuF2)材料虽然都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FeF3: 1943 Wh/kg; CuF2: 1874 Wh/kg)和反应电位(FeF3: 2.73 V vs. Li+/Li; CuF2: 3.55 V vs. Li...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装置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具有绒面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